【三月三日的雛偶節‧你知道由來嗎?】 | 在地文化 | 日本滔客小編

三月 彌生
「彌生」這舊曆名稱含有「愈長愈多、欣欣向榮」意思。正如同字面上的意涵,春天也在此時節來訪,各項充滿春天氣息的活動都如火如荼地展開。而國曆三月底時,有些地方已經有櫻花盛開了呢。

【三月三日】
上巳節句.雛祭(上巳の節句.雛祭り)
緣起於消災解厄
三月三日是五節句之一的「上巳節句」,又稱為「桃之節句」。所謂「上巳」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古時候中國人認為這一天是厄日,要以水潔淨口、手、足,來把汙穢轉移到代表自己的人偶身上,再將人偶放水漂流。
後來這個習俗傳到了日本,據考證,平安時期就已經有把人偶放到河川裡漂流的習俗了。這習俗後來與平安王朝貴族小女生用人偶嬉戲的「雛遊」(把被稱為「雛」的人偶穿上華麗衣裳,加以供奉)結合在一起,成為雛祭(女兒節)的起源。除此之外,奈良平安貴族在三月三日所舉辦的「曲水宴」(這是把小酒杯放在庭園的小河裡,與會者隨川而坐,在杯子流過自己面前之前得詠出和歌,然後把杯裡的酒一乾而盡。之後會舉行宴會)據說也是雛祭的起源。而像今日這樣盛大地妝點雛形人偶,則是江戶時代才發展出來的。
現代的雛祭變成是費心妝點人偶,以祝福小女孩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將來有個好姻緣的活動。不過在長野與鳥取的某些地區,還是看得到以往的作法,稱為「流雛」。
此外,女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節句是「初節句」,得要特別大肆慶祝。在習俗上,通常由母親娘家準備雛偶跟相關的用品。
p.43圖.jpg

雛偶(雛人形)
以宮廷為範本的華麗人偶陳設
有小女孩的家庭在雛祭時會在家裡擺放雛偶,直到雛祭當天。關於擺設的起始時間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最好能提前一兩個星期開始準備,這樣才能好好享受裝飾華麗雛偶的樂趣。千萬不要在前一天才慌慌張張著手,那會犯了所謂「一夜飾」的大忌。
雛偶的造型採王朝打扮,男雛偶穿著衣冠束帶、女雛偶則穿著十二單。正如同我們剛才所提到的一樣,這種造型是在江戶時代(十八世紀左右)才定型的。由於呈設雛偶的雛壇以皇宮為範本,因此正確放法是擺在房間裡最尊貴的方位,並且要坐北朝南。這是受到古時候中國人以北極星為世界中心的思想所影響,認為皇帝(天子)所在的方位如果能夠坐北朝南,則可「安定天下、長治久安」。

各位讀者有沒有聽過雛偶跟姻緣的關係呢?日本很多地方都有關於雛偶跟姻緣的傳說,比方說「三月三日過後還不把雛壇給收起來,女孩子長大後會晚婚」、「會嫁不掉」等等。這些傳聞應該是跟雛祭起源,也就是我們先前所提到的「流雛」有關係。
以前的雛祭是為了把小女生的厄運(災難)轉移給人偶,所以會把人偶放水漂流,而理所當然的,人偶也就每年都得更新了。可是隨著雛偶裝扮愈來愈豪華,大家漸漸捨不得丟棄,於是便把「放水漂流」(揮走厄運)的意涵轉個形式,託付在「收進箱子裡」這項行為中。
p.44圖.jpg
因此如果不收起雛偶而一直陳設的話,等於是把小女孩的厄運給留在家裡。也許是因為這樣,才讓人聯想到「晚婚」、「嫁不掉」等等負面意涵吧。

雛御膳(雛御膳)
以蛤蠣湯來祈求好姻緣
通常日本人會在雛祭當天或是雛祭前一晚(稱為「宵節句」)邊賞玩雛偶、邊享用美食。通常慶祝雛祭的餐點一般來說有紅豆飯、散壽司、白酒跟蛤蠣湯。聽說以前的中國人認為桃花能除穢,會把桃花丟進白酒裡飲用,因此白酒又別稱「桃花酒」。而蛤蠣殼永遠只能配對同一個蛤蠣的另一個殼,不同蛤蠣的殼絕對不會吻合,因此又有「貞女不侍二夫」的意涵,被認為是代表女性的貞操,可以為將來招喚好姻緣。此外,還會吃菱餅(菱形年糕)或是把菱餅切絲、炸成米果來吃。菱餅是用紅、白、綠三色的菱形年糕疊在一起,據說這是因為菱形跟心臟的形狀神似,紅色則代表桃花、白色代表潔淨、綠色以能袪除穢氣的艾草製成。
p.45圖.jpg

ppp.jpg
本文摘自《圖解日本風俗【新裝珍藏版】》,由好讀出版提供。
如果您也有旅遊資訊、優惠訊息、活動展演等各項訊息要提供給編輯,
歡迎來信 edit@talk.tw【日本滔客誌編輯部】收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