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最佳夥伴安西水丸,走訪不太有名卻生氣蓬勃的城下町】 | 主題旅行 | 日本滔客小編

安中的地名,源自以安中、松井田兩城為據點的安中氏。不過,關於安中氏的出處卻無可憑信的史料。較廣為人知的是,被視為上州八家之一的安中越前守忠政。最盛期的安中氏領土遍及碓冰郡方圓一帶,不過備受貪欲的鄰國武田信玄之侵犯。然而對信玄來說,安中一族可算是強悍的對手。《上野志》記載了這樣的一段文字,「武田家之時,西上州當地的騎馬隊有碓冰郡的一騎可當千,於甲州稱之為西上州方眾,亦稱安中眾。」
  
不過最後,安中氏還是效忠於武田信玄。信玄死後,安中一族依舊遵從其子勝賴,並加入與織田、德川聯軍交戰的長篠合戰,結果幾乎全員戰死。頓失主子的安中城從此荒廢,淪為耕地。

終於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元和元(一六一五)年,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之嫡子井伊直勝,以三萬石入主再建安中城。

井伊直勝,改名前為直繼。直繼自幼孱弱,不是天生的將才。關於這點,其弟直孝則徹底繼承了父親的武將長才。大阪之役,直繼因病弱無法出征,由直孝率領井伊軍出兵,並贏得戰績。直繼改名直勝,是元和元年的事。他在幕府的命令下讓出彥根藩主的寶座,被分派成為安中藩三萬石的藩主。同時,直勝曾擔任彥根藩初代藩主的經歷也遭一抹而去。

儘管病弱,直勝卻盡力安中城下的建設。寬永九(一六三二)年,直勝讓位給其子直好,而後隱居。正保二(一六四五)年六月直好移封三河西尾藩,取而代之的是三河新城藩的水野元綱以二萬石入主安中城。寬文三(一六六三)年三月,元綱進行領地內的檢地,以鞏固藩政基礎。

水野氏之後,又相繼歷經堀田氏、板倉氏、內藤氏,寬延二(一七四九)年,遠江相良藩的板倉勝清以二萬石(最後加增一萬石)入主,之後板倉氏代代相傳,並在第六代藩主板倉勝殷的統治下邁入明治時代。
s1.jpg
板倉氏歷代藩主皆屬學者型,多博學多聞的人物。第四代藩主板倉勝尚,於文化五(一八○八)年設立藩校「造士館」。第五代藩主板倉勝明,留下《西征紀行》、《東還紀行》等眾多著作(也是前面提到,想出「遠足」點子的那個人)。不過天明的大饑荒等,連帶使得安中藩的財政困難逐漸加劇。在那樣的嚴峻中,安中藩仍擔任幕府末期的和宮下嫁時中山道的守備。另外,以「偽關軍事件」而聲名大噪的「赤報隊事件」,也發生在安中。赤報隊是幕府末期結成的草莽隊(民間的兵隊),編制出第一隊、第二隊、第三隊。主要工作的目的是挑釁為難江戶市內的舊幕府軍。他們的活動起始於戊辰戰爭最初的戰役──鳥羽、伏見之役。最有名的是指揮第一隊的隊長相樂總三。他提倡年貢減半,並積極東進中山道,沒想到最後還是被新政府的總督府視為偽官軍,慶應四(一八六八)年三月,在下諏訪宿的不遠處遭到處死。換句話說,他們遭新政府利用,且用完即丟。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不妨閱讀東鄉隆的《赤報隊始末 御用盜銀次郎》、宮城賢秀的《幕末志士傳赤報隊》等。

參觀了修復後的武家長屋、舊安中藩郡奉行役宅、舊碓冰郡役所等,我悠哉漫步舊中山道,再往新島襄舊宅走去。創立同志社大學的新島襄是有名的人物,但意外的許多人並不知道他是安中藩士的後代。

天保十四(一八四三)年一月十四日,新島襄出生於東京神田一橋安中藩主板倉家江戶屋敷。乳名七五三太(注:日語發音shimeta),上有四個姊姊,新島襄出生時,欣喜男孩誕生的祖父弁治不禁喊出「總結了」(注:しめたshimeta日語的發音與七五三太相同),故有此乳名。另一說法是,由於一月出生,神壇上還裝飾著稻草繩(注:しめ飾りshimekazari)。

新島襄二十一歲時,經在英國商人商店工作的福士卯之吉的策畫下,從函館脫離日本。在當時那是足以喪命的危險行動。他遠渡前往波士頓,而後的事說來話長,還是有機會再說吧。總之,安中小學附近的「日本基督教團安中教會教會堂」又稱為「新島襄紀念堂」。這座大谷石建造銅板屋簷的禮拜堂,由古橋柳太郎設計,正面的彩繪玻璃則是小川三知的作品。

又再度離題,中學時,我記得常把新島襄、新渡戶稻造、內村鑑三搞混,難道只有我如此嗎?搭乘計程車往「蠟梅的故鄉」前進。聽說起初蠟梅是栽種在當地農家不使用的農地上,而後栽培的農地逐漸擴增直到現在。蠟梅的原產地是中國,花盛開時像蠟雕的梅花因而得此名。英文名是「Wintersweet」,花語是「高貴」、「慈愛」。
s2.jpg
「蠟梅的故鄉」看來似乎是安中市的觀光景點,是賞花香的觀光客最佳的悠閒去處。聞過早春的芳香,從蠟梅間望見遠處綠灰色的妙義山的奇妙稜線。由於已過中午,我離開信越本線的松井田車站,抵達終點的橫川車站,去到「峠的釜飯」中最有名的「荻野屋」吃釜飯。在益子燒的釜鍋裡塞滿了各種山菜炊煮的釜飯,可曾經是信越本線的橫川車站最受歡迎的車站便當。然而現在橫川車站成了終點站,所以橫川SA或國道一八號沿線的「荻野屋」甚至提供得來速的點餐服務。

從橫川再走遠些,可看見舊丸山變電所或碓冰第三橋梁(通稱眼鏡橋)。舊丸山變電所建於明治四十五(一九一二)年,是舊鐵道省在日本建造的第一座純磚砌的變電所。碓冰第三橋梁完成於明治二十五(一八九二)年,也是一座磚砌四連拱門的鐵道橋。這些近代化發展下的遺產,皆受到良好的保存。信越本線齒軌鐵路是鐵道時代的廢線遺跡,約五公里,在橫川車站通往碓冰第三橋梁間設置了完善的遊步道,令我忍不住想春天時再來閒散漫步。

返回橫川車站,參觀了「五料茶屋本陣跡」、「碓冰關所之門」等。關所對德川幕府來說,具強烈的政治意義,尤其嚴格檢查取締防止攜帶鐵砲入江戶或諸大名的妻女去到關外等事。此關所在明治二(一八六九)年廢關以前,一直是中山道的重要之所。

s3.jpg
本文摘自《小小城下町》一書,由麥田出版提供


如果您也有旅遊資訊、優惠訊息、活動展演等各項訊息要提供給編輯,
歡迎來信 edit@talk.tw【日本滔客誌編輯部】收
 

我要留言